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2篇
  免费   1152篇
  国内免费   1284篇
安全科学   1502篇
废物处理   239篇
环保管理   2902篇
综合类   6472篇
基础理论   1059篇
环境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453篇
评价与监测   777篇
社会与环境   1009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591篇
  2015年   623篇
  2014年   604篇
  2013年   872篇
  2012年   918篇
  2011年   950篇
  2010年   748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758篇
  2006年   768篇
  2005年   647篇
  2004年   578篇
  2003年   524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Northern Ontario’s Ring of Fire/Wawangajing controversy constitutes a complex site of debate about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mining in an area of major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that is also the ancestral territory of nine First Nation communit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hetorical alignments and divergences in public calls by Matawa First Nations tribal council and the Ontario Wildlands League for stronger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mining projects than that favoured by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Tracing the terminologies each group uses to describe the affected region and its inhabitants in its activist rhetoric about EA offers insight into the contingent, shifting ways in which wilderness advocacy and Indigenous justice discourses may speak together yet distinctly within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natural resource disputes.  相似文献   
42.
能源环境管理是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能源环境管理领域的科研项目为基础数据信息,本文重点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该领域资助项目的总体特征、研究主题和热点变化,并结合新时代科学基金资助导向提出了可能的发展趋势.主要结论包括:①能源环境管理领域面上、青年、地区等自由探索类项目的立项绝对数和学科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并更多向青年学者倾斜,资助强度保持稳定;②碳、能源和环境是自由探索项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与之相关的研究主题随着政策等调整具有动态变化特征;③能源环境管理领域重点、重大等引导类项目和优青、杰青、创新研究群体等人才类项目不断实现突破,增速明显,学科占比优势突出;④问题导向与本土情景、理论体系和一般规律、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市场和微观主体作用是研究选题确立与项目申请时可能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43.
分析国内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相比较国外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政府通过政策和管辖支撑创新的体系特征,我国已形成四大类环境类科创载体,但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机制以及市场与政策协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本文根据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强政策驱动性、技术验证放大周期长以及集成性强的特点,重点通过环境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放大与赋能、产业拓展与推广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环节:环境技术的研发由以科研机构为主的传统自发性研发、企业迭代性研发和联合应用型研发组成;技术成果的转化经历挖掘发现、技术识别与判断、知识产权评估评价后进入已成立的企业或新设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成果转化专业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放大与赋能旨在为有创新技术的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政策、二次研发中试验证、首台套工程案例、投融资等资源的对接,以协助初创企业成长;产业的拓展与推广则通过为解决环境问题形成集成方案、孵化平台为企业背书和产业政策匹配等方式助力企业长期发展。最后从加强专业化创新平台、技术评估体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疏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4.
在经济服务化与低碳化的双重背景下,研究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的演变轨迹,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对于推动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服务业碳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演变轨迹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收敛性。研究表明:①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在整体上呈逐年增长态势,且呈现从东到西逐次递减的格局。②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空间自相关程度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③全国与西部服务业碳生产率均不存在σ收敛,即服务业碳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东、中部服务业碳生产率则在整体上呈现σ收敛特征。全国以及东、中、西部服务业碳生产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服务业碳生产率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存在"追赶效应",各地区服务业碳生产率最终向自身的稳态水平趋同;空间效应加快了全国与东部服务业碳生产率的β收敛速度。④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部门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对服务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人力资本则对服务业碳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本文的政策启示如下:①重视服务业碳排放问题,构建服务业低碳绩效评估体系。②探索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加强服务业低碳技术的跨区域交流合作。③完善基础设施,促进要素空间互动和优化重组。④调整服务业能源结构与部门结构,推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服务业稳增长。  相似文献   
45.
为提高长大隧道施工及运营通风过程中竖井通风效率,实现隧道节能通风。依托实际隧道工程,基于Fluent软件,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无竖井风塔、圆柱风塔、矩形风塔和凸台状风塔4种结构、不同环境风速工况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交叉比对分析,提出最优化的竖井风塔结构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风塔结构竖井出流量要远大于无风塔结构竖井出流量;对于不同竖井风塔外型结构,竖井出流量与环境风速关系呈多项式函数;当倾斜角为45°、圆心角为90°时,凸台结构对应竖井出流量最大,且受环境风影响波动较小,通风稳定性较好。建议竖井出口结构选用矩形或凸台状,实现对环境风的高效利用,提高竖井通风效率。  相似文献   
46.
将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烟厂制丝排潮和制丝除尘排放气体异味处理中,研究了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参数对臭味浓度、非甲烷总烃和可检出典型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工作电压越高,注入处理烟道的氧化活性物种浓度越高,注入量越大,臭味浓度、非甲烷总烃和可检出典型有机物去除率也越高。选取合理的工作电压,臭味浓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非甲烷总烃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8%(制丝排潮)和78.1%(制丝除尘)。  相似文献   
47.
针对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原则及评价重点进行了探讨性的研究。提出了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应以早期介入和避让措施优先为基本原则;对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进行了识别,并提出风电场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是风电场环评的重中之重;风电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风机噪声、光影影响也是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并创造性的提出风机噪声光影联合防护区的概念,以期对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environmental beat journalists can gain credibility as expert informants. It shows that media storms foster a particular dynamic that can add to this credibility. Comparing a media storm over shale gas development in Quebec with regular coverage of the same issue in British Columbia,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he coverage space given to environmental beat journalists during a media storm can render their alliance with protest groups mutually beneficial. Beat journalists can benefit from the willingness of these groups to participate in their stories, while the groups benefit from increased visibility. Beat journalists also benefit by being perceived as expert informants in policy networks, a role that they use to encourage policy-makers to take the concerns of protest groups seriously. This dynamic also increases the negativity of the news coverage. The article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 on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s in policy-mak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49.
Policy reform can be complex and fraught with contending arguments. Although much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into the politics of coalition formation,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legitimating logics in policy reform. Drawing on the work of Boltanski and Thévenot, this exploratory study addresses this deficit by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justifications deployed in policy debate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ole of shifting reasoning in contentious debates concerning attempts to reform water policy,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domestic water charges in Ireland. Employing data from parliamentary deliberations, the paper traces the changing forms of justification used by those favouring and opposing the reforms. This examination suggests the importance of aligning an argument’s content with the shifting context into which it is introduced.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benefits of an investigative approach concerning policy justification for understanding policy reform dynamic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politics and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50.
废荧光灯管中的有害物质如果处置不当,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目前国内大部分废荧光灯管未得到无害化处置,主要在指定的法规、有效的政策以及完善的运营机制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废荧光灯管回收处置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源头控制、分类收集、多渠道回收、建立资金及资金补贴机制以及技术手段措施,为从根本上解决废旧灯管回收难的问题,并探索社会源危险废物的管理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